要谈起对刘备忠心耿耿的武将,常山赵子龙无疑占据一席之地。他对刘备的忠诚丝毫不输给关羽和张飞这两位义弟。然而,就是这样一位忠勇无双的猛将,却一直未被刘备充分重用股市行情配资,直到生命最后一刻,刘备才无奈地道出原因,说赵云其实“办砸了三件事”。那么,这三件事究竟是什么呢?
赵云和刘备的缘分,仿佛就是天注定的主仆关系。两人初次相遇时,刘备便对赵云赞赏有加,十分羡慕赵子龙那份过人的能力、无畏的气魄以及雄心壮志。而赵云当时也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誓死效忠刘备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最终汇聚成同一阵营。
当时,正值刘备创业的艰难时期,他的阵营内缺少一名得力的保镖,而赵云的到来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。于是,刘备便任命赵云成为自己的贴身护卫,负责保护自己安全。对刘备来说,赵云只需要护卫他本人,至于其他人则不在考虑范围内,哪怕是他亲生的儿子刘禅。
展开剩余90%然而,赵云的想法则完全不同,他认为自己不仅要保护好刘备,还应当保护包括后来加入阵营的“智囊”诸葛亮,以及年幼无助、甚至连墙都爬不上去的阿斗。正是这种责任感,让赵云在日后展现了非凡的忠诚和勇气。
在长坂坡单骑救主之前,刘备的部队已被曹操军大军所击溃,最初赵云一直紧随刘备身边,但随着局势恶化,赵云一度消失无踪。于是,有传言说赵云投奔了曹操的阵营。对此,刘备愤怒地一巴掌拍下:“这绝对不可能!”
虽然刘备口头上极力否认,内心其实也难免忐忑,毕竟“大难临头各自飞”在乱世并非罕见,连张飞当时都怀疑赵云可能会叛变。事实是,赵云离开并非背叛,而是去寻找刘备的夫人们以及年幼的阿斗。他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找到刘禅并护送他回去。至于刘备的安全,赵云认为有张飞在场应该不会有大碍,便擅自离开去执行这项紧急任务。
说到刘禅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时刻,莫过于跟随赵云在曹操数十万大军中穿梭的那段经历。有人或许会质疑:“这跟刘禅有什么关系?”刘禅在战场上其实是赵云的勇气来源和战力加成,正是因为有幼主在身边,赵云才能爆发出超越常人的战斗力。哪怕是被誉为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,面对如此多曹军也会犹豫不决。可赵云没有丝毫迟疑,带着刘禅冲入敌阵,宛如人枪合一,势不可挡。
虽然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带有虚构色彩,但它完美展现了赵云对刘备及其子嗣的忠心。成功救出刘禅让赵云心满意足,可刘备却十分焦急。首先,他认为赵云失职,没有保护好自己;若非张飞奋力阻挡,恐怕刘备早已丧命。其次,刘备极其担心赵云会投靠曹操,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耻辱。然而赵云救回了唯一的亲儿子刘禅,刘备又不好当众责怪,只能找个替罪羊,于是他转而狠狠摔了一下刘禅,以此发泄心中的愤怒。摔一下小孩当然不会有生命危险,但这份狠心也让人看到刘备复杂的心态。
刘备真是个狠角色,为了让赵云长记性,他索性让赵云当了自己几十年的贴身保镖。若不是赵云寿命比刘备长,或许他连出战的机会都难以获得。
赵云办砸的第二件事,同样与救刘禅有关。刘备为了与东吴结好,不得已娶了孙权的妹妹,史称孙夫人。很多人会疑惑:“孙夫人就是我们熟悉的孙尚香吗?”其实孙夫人在历史上并无明确名字,“孙尚香”是后世戏剧中的艺术加工,广泛流传后才被众人接受为其名。
刘备与孙夫人这场政治联姻,实质上缺乏爱情成分。刘备之所以尊她为正室夫人,更多是出于政治考虑和身份需要,也因为当时他没有其他正妻。两人感情淡薄,这段婚姻注定不会长久。
孙夫人自负且倚仗东吴势力,轻视刘备及其阵营。为了牵制刘备,她曾试图偷偷带走年幼的阿斗,作为未来谈判的筹码。赵云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,立刻策马前往,连闯敌阵成功救回刘禅。尽管孙夫人稍懂武艺,但与赵云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。最终,张飞赶到支援,孙夫人只能无奈作罢。
此事本该令刘备松一口气,却也让他愁眉不展——正室夫人又成空缺。对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来说,“国不可一日无君,身不可一日无妻”,刘备很快便寻求新的婚姻联姻。
在攻下益州后,许多人劝刘备娶益州将领吴懿的妹妹为妻。吴氏虽有前夫,却因丈夫去世而成为寡妇。最初刘备并不情愿,但在多方劝说下,最终还是答应了这门亲事。此举不仅是感情需要,更是政治联姻,有助于稳固刚刚占领的益州政权。
吴懿是益州重要将领,联姻有助于刘备与当地势力合作,稳固统治。虽然刘备失去了一位夫人,却迎来了新的正室。两个婚姻都服务于江山社稷,刘备因此获益匪浅。但赵云却因此而受委屈。
从刘备的行为中不难看出,他十分注重政治利益,而对长子刘禅的态度则显得冷漠,仿佛有无无所谓。刘备为实现宏大目标,甚至不惜牺牲亲情,幸亏有赵云每次都能将刘禅救回。
然而,每次救回刘禅,刘备依旧难以满意。说实话,这位主公真是难伺候。
第三件赵云“办砸”的事,是他劝刘备不要轻易讨伐东吴。正是因为这个建议,赵云后来甚至连当贴身保镖的资格都丧失了。
在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下,关羽最终被东吴暗杀。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击中刘备。关羽是刘备最为倚重、最得意的武将,不仅战功赫赫,忠心耿耿。
关羽死后,蜀汉与东吴结下了深仇大恨,刘备誓言要率大军讨伐东吴,但这场战争其实并非明智之举。赵云得知后,赶紧劝刘备三思,劝他不要冲动行事。
刘备心想,与其先攻东吴,不如北上打曹操。如果能彻底击败曹操,东吴自然轻松拿下。若先攻东吴,很可能会被曹操趁虚而入。
但此时刘备心头怒火旺盛,根本听不进劝告。反而认为赵云怯战无能,最终亲自带兵出征,却拒绝带上赵云。
作为刘备最强保镖,竟然被排除在亲征行列之外,说明刘备对赵云已不再信任。若当时能带上赵云,或许夷陵之战的惨败能够避免。
刘备运气极好,竟能侥幸生还,并在白帝城托孤。托孤时,他只召见诸葛亮和李严,连赵云的名字都没提及。赵云也不免疑惑,自己忠心耿耿,屡次救主,为何最终却被主公如此冷落?
由此可见,做好事并不一定被认可,帝王心术难以揣摩。
幸而赵云并未因此沉沦,依然坚强生存。刘备死后,蜀汉大权主要由诸葛亮掌控。虽然诸葛亮眼光并非绝佳,但他看重赵云,显然是明智的。
北伐时期,赵云已年迈,诸葛亮担心他战死,不愿让他上战场。后来赵云以死相逼,诸葛亮才勉强带上他。虽然赵云未能改变整个战局,但他的表现已十分出色。
自诸葛亮执掌大权起,赵云逐渐得到更多军事重用,发挥了老将应有的价值。《三国演义》中多次描绘他带兵抗敌,斩杀曹军将领,虽年迈但枪法犀利。
因此,让赵云仅仅当保镖实在太浪费。如果刘备一开始就让他主帅军队,赵云或许能成长为像关羽那样集勇谋于一身的名将。
可以说,刘备耽误了赵云,这样的良将竟被“仁义之君”埋没,实在令人惋惜。
最终,赵云甚至连保镖的资格都失去,多亏诸葛亮力挺,否则赵云必定郁郁不得志。
不过刘备尚有些人情味,虽然对赵云不满,却没有下狠手,反而是选择晾在一旁。赵云在众多将领中算是善终,算得上好人有好报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